2015年5月9日,由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和广东园林学会主办,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协办的“湿地与园林”学术报告会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举行。来自北京、香港、南京、长沙及广州的五位专家,就园林植物品种创新、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湿地文化和湿地景观设计、湿地保育等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演讲。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吴桂昌,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廖宝文等广东省内各个从事园林及湿地保护的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及相关从业人员共450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北京植物园原园长张佐双教授,介绍了国内外现阶段园林植物的品种和景观创新情况,指出园林植物创新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在重视乡土树种和生态保护的同时,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引种选育和知识产权保护、重视苗木生产的规范和苗木质量标准化,同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华南理工大学的陆琦教授和东南大学的顾凯老师则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历史演变、造园特点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湿地保护”近年来在社会和公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的但新球处长指出,“个人、政府、企业通过对湿地物质文化的认知,产生生态情感,从而产生生态响应,并将这些响应以一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要求,反过来要求政府、个人、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行为守则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机构组织和管理机制,这样就产生了湿地生态制度文化。”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文贤继博士则以香港米埔湿地为成功案例,介绍了米埔湿地保育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做法,以及介绍了吸引公众参与利用社会捐助保护自然、服务候鸟的经验。
与会代表认为,报告会将对地方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建设和生态园林建设有较大启发。
——《广东园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