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基本情况
(一)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人民公园是第一公园旧址,旧址面积 4.46 万平方米。公园园址先后为隋、元、明、清官府衙门。受孙中山先生“花园都市”理念的影响,1918年,广州市市政公所选定清代巡抚署旧址建设第一公园。第一公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服务于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在我国的造园史上具有开创地位与典范价值。
第一公园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杨锡宗设计,采用西方园林几何图案式的造园手法。1921年10月12日公园举行隆重的开园典礼。1926年,第一公园更名为中央公园。1966年中央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并沿用至今。人民公园自建成以来,见证了壮阔的历史风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24年2月24日孙中山主持悼念列宁大会;3月8日,何香凝主持我国首次妇女节纪念活动;10月10日,中共广州地委举行声势浩大的警告商团示威大会,周恩来以民族解放协会代表的身份发表演说。1927年成为广州起义的重要战斗阵地。1949年举行广州解放入城仪式及广州解放大会,叶剑英出席阅兵仪式。1997年11月18日,人民公园免费开放,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免费公园”。1999年,人民公园拆除围墙,进一步拉进了公园与人民的距离。21世纪初人民公园开始向南延伸进行扩建,2006年公园南广场建成公园总面积扩大至6.20万平方米。
园内有汉白玉石狮及音乐亭等13 处文物及由著名雕刻艺术家创作的《烽火年代》《鲁迅》《冼星海》《猛士》《新娘》《椰林少女》等6座雕塑,形成园区独特的景致。
(二)海珠广场
建于 1953年的海珠广场是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与珠江滨水景观带的交汇核心,是广州市第一个滨江广场。广场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广场内绿草如茵,遍植红棉、棕、细叶榕、美丽异木棉等高大乔木。初春时节,红棉灿烂盛放,极具亚热带城市特色。
广州解放纪念像作为海珠广场主体雕塑始建于1959年,是由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先生倡议,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10 周年而建。1963年,海珠广场和广州解放纪念像以“珠海丹心”为名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7 月重新修建广州解放纪念像。重建后的广州解放纪念像用花岗岩雕成,高11.5米,四方底座高3.6米,由著名雕塑家潘鹤、梁明诚先生设计制作,正面刻有叶剑英元帅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底座刻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基座上矗立着一名威武的人民子弟兵,肩挎小米袋,右手持枪、左手捧着鲜花、目光坚毅,面带笑容,面向滔滔珠江,守护者这片土地的繁荣。2019年10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在纪念像前举行国庆 70周年盛大庆典。如今的海珠广场和广州解放纪念像,已经成为羊城红色景点研学的重要地标。
(三)广州兰圃
广州兰圃集兰文化和岭南园林为一体,园区面积约为5公顷(含水体面积约 9000平方米),并以静、秀、趣、雅为造园要点有鱼池花榭、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水榭叠石,处处都透露着雅致,是我国岭南地区唯-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岭南园林。兰圃这座具有双重魅力的历史名园,以兰之猗猗享誉岭南,以岭南园林享誉世界。兰圃有兰花百种,且植物品种繁多。兰前身为植物标本园,于1951年建成。1956年在时任广州市人民政府林西副市长领导下,由广州市建设局结合大北立交建设,利用工程余泥在标本园这个不大的地方堆山填,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依据地势的起伏设置了溪地瀑布,堆山砌石,设计拱门、长廊和水榭等,营造了峰回路转,步移景异的庭园。1956年,将园子建造成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庭院,1957年,园子改为专业培育兰花。1960年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将自己酷爱的兰花“银杆素”送给广州市人民政府,该兰花后转交在这园子里养护。1962年,时任广东省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参观时将该园命名为兰圃。兰圃当时成为全国第一座以栽兰赏兰为主题的专类性公园。许多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都慕名而来参观兰圃。1976年,兰圃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兰圃被列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2023年,兰圃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兰圃分为东、西区。东区有芭蕉门、兰展馆、同馨厅、路亭、朱德广场、国香馆、茅舍、春光亭等主要景点,西区有闻名世界的芳华园、借云庄、明镜阁等主要景点。位于兰圃西区的芳华园建于1982年,是我国参加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中国园”的样板园,独获慕尼黑国际园艺展所设的三枚金质奖章中的两枚金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参加大型国际性展览首次获得的最高奖。